阅读历史 |

第63章 逛庙会(1 / 2)

加入书签

端午的庙会乃是和光县一大盛事,谈不上人山人海,那也是人头攒动、熙熙攘攘了。 庙会整整占了好几条街,各种卖货的摊位前挤满了人,叫卖吆喝声和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,热闹至极。 除了各种卖吃食的摊子,最吸引几个小的的目光的,便是捏糖人、耍杂技、木偶戏了,任芸还瞧见了有类似秦腔的戏班子。 林善举对杂耍感兴趣,林善言和杨大桃则想看戏,于是任芸干脆决定分做两拨,让小夫妻俩单独去逛逛。 当然不能让他们空着手去逛的,于是任芸给每人塞了手里塞了二十文钱。还是老规矩,是花是存随他们自己。 林善行自然也是有份的。 他望着手里分到的铜钱,有片刻的怔愣,另一只手不自觉地摸了摸怀里。 那里有十几文钱。 他每日除了读书做功课,剩下的时间基本都是在抄书,一本书拿去书铺里卖了,少则几百文多则一两。 看似挺多,但书院每个月束脩就得交二两银子,还是包住不包吃的。再加上纸墨笔砚的消耗,他其实也只能勉强果腹。 这十几文钱,还是他省吃俭用存下的,本是想着逛庙会时给几个弟弟买点东西来着。 林善行笑了笑,大概这钱暂时是用不上了。 任芸带着林善举,林善行则牵着林善止,一起凑到了表演杂耍摊位前。 有表演踩高跷的、喷火的和顶缸的,还有胸口碎大石的,周围一片叫好声。 这还是任芸头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观看杂耍表演,说实话,跟前世的那些个专业杂技团相比,眼前这个真的属于简易版了。 但是,就图个气氛和热闹嘛。 其他几人亦是头一次,包括林善行。虽然他在和光县读书,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书院里的,这也是头一次参加这么热闹的庙会。 不一会儿,便有杂耍摊主拿着铜锣过来挨个讨赏钱。 “各位老爷夫人,少爷小姐,有钱的捧个钱场,没钱的捧个人场!” 任芸目光绕了一圈,看热闹的多,真正舍得付钱的却没多少。 “待会儿到我们这边时,我们每人给一文钱,明白吗?” 任芸同另外三人嘱咐道。同为做买卖的,她实在是做不到白嫖。 林善举踌躇道:“娘,我可以给两文吗?……” 他看到那杂耍班子里还有比自己还小的孩子,一直在卖力地表演,大汗淋漓都顾不上擦…… 林善举瞧着有些心酸,所以他想多给点。 任芸温和地笑笑,拍拍他的肩:“自然可以。” 林善举登时一龇牙,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。 于是等杂耍摊主走到一家子面前时,四人毫不犹豫地往铜锣里放了铜钱,把那摊主着实惊喜了一下,连声道谢。 看完了杂耍,又继续顺着街道逛去,然后林善举便又停在捏糖人的摊位前挪不动脚了。 任芸见他想买又嫌贵一脸纠结的模样,不由地觉着好笑,忍不住道:“想要的话就挑一个呗,你自己的钱自己做主。” 林善举点点头,然后便挑了一个中意的糖人,付了三文钱。 “善行和善止呢?要不要挑一个?”任芸转头问。 林善行摇摇头,他对这些并不感兴趣。 林善止则依旧安静没有作声,只是视线默默地停在一个兔子造型的糖人上。 于是任芸便做主给他买下了。 又看了看林善止一直挂在腰间的那个兔子木雕挂件,任芸心想这孩子莫不是喜欢兔子? 再瞧瞧林善举,一个喜欢兔子,一个喜欢吃兔肉…… 任芸:“……” 这好在林善止不是一般的孩子,不然这兄弟俩,不得打起来? 接下来,三兄弟倒没再买什么东西。 只路过一个卖纸墨笔砚的摊位时,林善行的目光在几只毛笔上稍作了停留,但并未止步,仿佛并不在意。 任芸看在眼里,心中有了成算。 一行人继续逛了一会儿,任芸买了些艾草和菖蒲,这些是准备带回家挂在家门上的。 这也是这边端午节的习俗,说是能保健康和驱邪的,任芸入乡随俗,自然也买了些。 除了挂艾草和菖蒲,还有给孩子香包和长命缕的习俗。 香包一般是彩色丝线或者碎布做的,里面放了一些中草药,佩戴于胸前,防病健身。 长命缕则是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的彩色线绳,挂在手腕、脚腕或者脖子上,据说可以避灾除病,延年益寿。 任芸觉着挺好看,寓意也好,便各买了六份,四个儿子一个儿媳一个孙子,每人一份。 还看到有吆喝卖雄黄酒的,任芸倒是听说过雄黄酒能避蛇虫的说法,于是也卖了一小坛。 倒不是用来喝的,毕竟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,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,这玩意儿加热后便是砒霜,饮用后会中毒的。 任芸可不敢以身试险去喝这玩意儿,她买回去是为了将其喷洒在墙角处,驱驱毒虫的。 除了雄黄酒,任芸看这酒摊子上还卖甜酒酿,便也买了一坛。这玩意儿大人孩子都能喝,买回去可以当饮料喝。 接着任芸几人又去卖家禽的那边转了一圈,以卖鸡鸭鹅的多,卖野味的也有,但是没瞧见兔子。 打听了一下,原来是他们来晚了,野兔子方才都卖光了。 林善举登时一脸的失望,他的酸菜兔,看来今日是没指望了…… “没事,等回村里,咱再去程猎户家瞧瞧,指不定他家还有野兔肉。”任芸安慰道。 林善举重新有了希望,连忙点头。 至于另一道菜所需的排骨,那就不需要买了,任家二哥上次来送了一堆,家里有现成的。 靠近午时时,一家人在约定好的庙会入口处碰了头,任芸便给六个人挨个挂上了香包,又在手腕上系上了长命缕。 林善言和杨大桃不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