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72章 抢收麦子(1 / 2)

加入书签

任芸一直知道种田辛苦,但她身穿雨衣,手握镰刀,望着家里那三亩麦田时,还是有些惊呆了。 一亩地一般是是长28米,宽15米,约摸667平方米,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大小。 林家有三亩地,也就是四五个篮球场大小。 家里四个劳动力,三个成人一个孩子。林善举年纪小让他负责捆扎打包,剩下三人便要负责收割。 也就是一人要收割一个半篮球场大小的麦子。 无机械,纯手工,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。再加上雨天湿滑,土地泥泞,踩在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,一不小心还能滑个嘴啃泥,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。 任芸感觉自己还没收割到一刻钟,便已经腰酸腿疼,手心都磨出了水泡。 抬头看看其他几个小的,依旧在拼命挥舞着镰刀,脸上都湿漉漉的,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。 杨大桃瞧见任芸满手的水泡,不经心疼道:“娘,您别干了,快歇一歇,让我们干吧。” 林善言闻言也赶忙凑了过来,跟着道:“对,我们都皮糙肉厚的,不怕疼。” 任芸摇摇头,没道理她一个人歇着,让几个小的受苦受累。 “都是一家人,要干活就一起干,不用迁就我一人。” “娘没事,还干得动,你们先继续,我先回家拿点东西过来。” 任芸说完就冒雨往家的方向赶,活儿肯定是要继续干的,但是得添点装备了。 她在半路趁四周无人,便闪身进了超市空间。 一进空间,便直奔日用品区,在货架上找到了劳保手套,一包才六文。任芸连忙买了一包,总共有五双,倒是够了。 有了这种厚手套,又防滑又防磨手,干活就轻松一点了。她倒是还想买雨靴的,可惜实在没办法解释这玩意儿。 手套还可以说是陪嫁过来的嫁妆,反正是粗棉线做的,多少还能解释得过去。但这塑胶雨靴,可就真的太出格了。 于是任芸只买了手套,连忙往田地里赶。 半路上,正好遇到了几个在田里观望小麦情况的村民。 见任芸冒着雨急匆匆地往田地里赶,不禁然好奇道: “刚跑过去那人是林家那个后娘不?怎么穿的奇奇怪怪的?” “就这身形儿,整个村里除了她还能有谁?” “这林家后娘下雨天的,这是往哪儿去呢?我瞧着莫不是往她家那三亩地里赶?” “那方向可不就是林家的那三亩田!” “哎哟哟,太阳打西边出来了,这林家后娘也下田干活儿了?” “这哪儿能啊!就她那出了名的懒鬼,四个小子还不够她使唤?咋可能自己去干活儿?” “那她奔田里干啥?不成,我家田可挨着她家的田,可别是使什么坏心眼来祸祸我家庄稼!我得跟着看看去!” 说着那村民急忙扭头往回赶,也顾不得道路泥泞湿滑了,一溜烟地就追了过去。 剩下的两个村民面面相觑。 “这……这不能吧?这林家后娘讹人有一套,应该不至于去祸祸人家小麦吧?” “……要不,咱也跟着去瞅瞅?” “走走走,咱也跟着去看看咋回事。” 说着二人也跟着一路小跑地追过去了。 于是三人刚到林家那三亩地旁,一个个的表情就像活见了鬼似的。 这林家后娘,还真没有起啥坏心思,人真的搁地里在割小麦呢! 而且,哼哧哼哧干得可起劲儿了! 要不是看那溜圆的身形儿只能是她,三人都怀疑是不是认错人了。 “这林家是准备把麦子全收啦?” 三人一看林家这干活的架势,不禁嘀咕起来: “这要是收了等不来晴天,麦子可就要烂了。” 其中一人忍不住跑到正在埋头收割的林善言跟前,好心地提醒道:“善言呐,你们咋就冒雨收了呢?这要是没太阳可咋整!你家后娘不懂田里的事儿,你还能不懂吗!” 林善言这才发觉自家田地旁多了三人,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,冲那村民憨憨一笑,道:“叔,我娘说她有保存湿小麦的法子,让赶紧收了,防止麦子发芽了。” 那村民当即愣住了,忙道:“你是说,你后娘有法子能让小麦不发霉发烂?” 林善言点点头:“是娘以前听人说过的法子,但到底能不能有用,也不能保证。” “不过我们还是决定试上一试,不然我家这麦子,怕是撑不到明天。” 其他两个村民这时也过来了,听闻这话,连忙激动道:“是什么法子啊?” 但凡有一线生机,他们也可以试上一试啊! 林善言却一愣,满脸茫然道:“具体什么法子,娘也没说……” 林善言又指了指不远处:“我娘就在那头收麦子呢,要不你们去问问她?” 说完他也顾不上三人的反应了,赶忙继续抓紧时间收割麦子。 三个村民你看我我看你,却谁都没挪脚。 保存的法子都没告诉林家小的,这林家后娘,肯定是准备藏私啊!看样子不给点好处,哪儿会轻易告诉他们? 殊不知,任芸真的只是忙忘了而已。 三人退到另一处,商量对策。 片刻后,也没商量出所以然来。 这时有人提议道:“要不,我们让村长去找她商议下?” 另二人连忙点头附和:“对对对,由村长出面,她定然也会收敛些,不会漫天开价。” 三人达成一致意见后,便调头匆匆赶往了村长家里。 季满金听闻三人说有保存湿小麦的法子,激动得差点原地蹦跶起来。 等接着听闻那法子握在那林家后娘手里时,又不禁然脑壳疼。 又是那林家后娘?咋最近啥事儿都跟这位祖宗沾边儿呢! 这法子如今只有她知晓,以她先前讹人讹惯了的性子,这不多给些好处,哪儿能轻易让她松口啊! 季满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