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77章 村里的麦子有救了(1 / 2)

加入书签

当瞧见林善行拿着针,一丝不苟地在手帕上绣着字时,任芸感觉就很神奇。 林善举凑过来一起看二哥绣字,见任芸一脸的惊讶,便笑道:“嘿嘿,娘,咱家缝纫手艺最好的,当数二哥了!” “我们几个都是坐不住的人,也就二弟有这耐性。”林善言跟着笑起来,“以前衣裳破了,咱就只会胡乱缝起来,要是想补得好看一些,还是得找二弟。” 大概是被任芸盯得有些不好意思,林善行耳根微红,把绣好字的手帕递了过去。 “我这也是胡乱绣的,比不得绣娘的手艺,只能暂且糊弄糊弄了。” 任芸接过帕子瞧了瞧,说实话,确实针法很生涩,但是比之自己这种门外汉,可好上太多了。 “已经很不错了。”任芸轻轻摸了摸那刺绣,至少还能看出这绣的是“任芸”二字。 等任芸和杨大桃拿着那手帕满村子晃悠完,这事也就暂且告一段落了。 若那二蛮子继续在村里拿着那手帕造谣生事,他们林家可就能名正言顺地收拾他了。 婆媳二人到家时,原本阴沉了一天的天空,又再次飘起了小雨。 任芸来到麦堆那里,掀开油布的一角,查看了下麦粒的状态。 边缘处可能跟空气仍有接触,有一些麦粒依然发了芽,但也是极少的,大部分麦粒还是维持着原本的状态。 看来,杨树枝保存法确实是可行的。 任芸思量了一下,觉得应该把杨树枝保存法的成效告知一下村长,毕竟,村里还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仍在迟疑纠结中。 “善言,你去一趟村长家,把村长喊过来,就说让他看看我之前说的那个法子的效果。” 林善言点点头,忙打了伞往村长家去了。 季满金一听林善言说杨树枝保存法有效果,眼睛一亮,“噌”地一下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。 也顾不得去穿蓑衣了,迫不及待地一路小跑着就奔到了林家。 季满金风一般卷进林家院门,一眼瞧见了任芸,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。 “快快!快给我瞧瞧小麦!” 等任芸掀起油布,季满金仔仔细细查看了一下小麦的状态,又挖开了几处,瞧了瞧里面的麦粒。 确实如林善言所说,发芽霉烂的极少,也就在表层。而其余的湿麦粒,依旧是完好无损! 季满金抓着一把麦粒,激动得手都在颤抖。 没想到,这个什么杨树枝保存法,竟然真的有用! 小福村的麦子,有救了! “善言娘,感谢的话暂时不多说,我这就去号召大家伙儿收小麦去!” 季满金扔下这话,又风风火火地走了。 回头的这一路比来时跑得更急,差点滑个跟头,季满金干脆把鞋一脱,直接拎着鞋跑回了家。 生怕晚一步,就造成村民们更大的损失。 等回到季家,把不明所以的大儿子吓了一跳。 “爹,你咋光脚跑回来了?” 平常自家爹老讲究了,今儿这是出啥事了,连鞋都不穿了?还一腿的泥…… “别废话,让家里其他人赶紧到地里去收麦子!” “再去把铜锣拿出来,跟我挨家挨户去跑一趟!” 不多时,小福村里就响起了一阵铜锣敲击的“铛铛铛”声。 “收麦子收麦子!都给我把家里镰刀拿起来,赶紧的把地里的麦子给收了!——” 立马就有村民跑出门来询问:“村长,这为啥让收小麦啦?万一明天还不放晴可咋整?” “甭管明日放不放晴,今儿这麦子都得给我收了!这会儿子又下起雨了,地里麦子再继续淋雨,就彻底玩完了!” 村民们登时着急道:“那收了存不住,不一样的完蛋嘛?!” 也有人自暴自弃起来:“就是就是,反正都是发霉发烂,还白费这力气作甚?” 季满金“铛”地一声重重的敲了一下锣,闹哄哄的村民顿时安静下来。 “大家伙儿听我说!之前那林家后娘,啊呸,之前善言娘提出的杨树枝保存法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了。” “我方才特地去了一趟林家,查看了她家的麦子,确实发芽发霉的极少!” “所以现在我正式告知大家伙儿,那个法子确实是有用的!大家赶紧回家,准备抢收小麦!” 话音一落,村民们登时炸锅了。 “什么?那法子居然真的有用?!” “村长敢这么说,肯定是有用的,别戳着了,赶紧去收麦子吧!” “那我得赶紧家去准备准备了!” 村民匆匆散了,季满金跟自家大儿子又继续在村子里轮流敲锣呐喊起来,确保每一户都得到消息。 很快,小福村各处的田地里,都出现了大波抢收小麦的身影。 不过,也有几户这会子在家里乐了。 比如老林家、老赵媳妇家和羊婶儿家,都是提前收了小麦的。 他们比林家还晚收一天,这会子也还没看出杨树枝保存法的效果来。 得知这个好消息,顿时把心里悬着的大石头都给放下了。 几家人本都是赌一把的心思,嘿,没成想那劳什子杨树枝保存法真的有效,他们还少淋了一场雨。 小福村的抢收麦子,轰轰烈烈地展开了,一直持续到了深夜。 对于一些老弱妇孺、劳动力不足的家庭,在村长季满金的安排下,抢先收割完的人家也都帮着出力一起收了。 等次日上午,季满金得知村里的小麦基本上都收割完了后,终于松了一口气。 等大儿媳张氏忙活好饭菜来喊他吃饭时,便瞧见自家公公这会子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鞋袜,一副准备出门的模样。 “我出门一趟,饭给我留锅里,等会子回来再吃。” 张氏忍不住问道:“爹,您这会子是准备去哪里?” “我得去趟里正家,把杨树枝保存法告诉里正。” 季满金思量过了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