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91章 规划新房(1 / 2)

加入书签

次日一早,林家个个都是顶着乌眼青爬起床的。 家里要盖青砖大瓦房的事让几个小的亢奋了一夜,翻来覆去的全然无法静下心来入睡。 瞧见对方眼底的乌青,几人掩嘴相视一笑,谁都没有笑话谁。毕竟这事儿放村里任何人身上,都要激动得睡不着觉的。 当然,完全不明所以的林善止除外。 任芸也是熬了夜的,不过不是兴奋得睡不着,而是规划了一下新房的图纸。 她昨夜思量了好半晌,考虑到家里的人口不少,最后决定盖个类似四合院的新房子。 任芸印象中传统的四合院,分一进二进三进之类的。一进的院落成“口”字形,二进的成“日”字形,三进的则一般是“目”形。 完整的四合院是三进院落,她前世旅游时参观过,由南往北依次是倒座房、垂花门、左右厢房、正房和两侧的耳房,以及最北边的后罩房。 这种宅院冬暖夏凉,又能保证居住环境的私密性,据说还融合了阴阳五行学说。 不过在古代,一般也只有官宦乡绅之类的人家,才会盖这么大的四合院。 一般人家盖个一进的就够了。 任芸自然只准备盖个一进的,毕竟财力有限,而且也足够家里人住了。 不过作为农家人,还得考虑到自家的养的那些牲畜,所以除了宅院,任芸准备在后面再围上一圈墙做后院。 后院的一侧可以靠墙搭个棚子,用来放置农具之类的。在最远的一角可以盖个厕所,靠北墙则跟现在一样,用篱笆围出一块空地,用来分别放置鸡舍和兔窝。 任芸照着图纸粗略算了算,按照每间房十二平方米来算,光前院的四合院就得至少要占地四百平了。 这样一来占地就不小了,至少要比现在住的这个茅草房大上一倍不止。 那就势必要扩大宅基地了。 任芸权衡了下,决定就不把茅草房推翻重建了,另外重买一块地做宅基地。 主要是考虑到推翻重建的话,盖新房期间,这一家老小的可就没有其他地方住了。 总不能去租别人的屋子住吧? 且不谈有没有愿意出租,就林家这人数,也没哪家有这么多空屋子能租给他们啊。 就算是有,寄人篱下,总归是不方便不自在的,还不如另买一块附近的荒地来盖新房。 一亩荒地也才五百文,这钱还是舍得的。 吃完早餐后,任芸便把规划好的图纸拿了出来,给几个小的看看有没有什么意见。 “最前面这里可以分做两大间,中间是大门和过道,东边做灶房,桌子和凳子什么的也放在这里。” 厨房和餐厅就不分开了,烧好的菜就可以直接放在一旁的桌子上,省得端来端去的麻烦,反正地方也够大。 “西边做杂物房,做生意的那些个家伙什儿可以放这里,还有木柴什么的。” “这边是正房,分做三间,中间做堂屋,用来招待客人……” 任芸说到这里顿了顿,想想家里好像还真没来过啥客人,毕竟她“恶名”在外,村里也没个跟自己交好、勤走动的人家。 来过自家的,也就只有来帮忙干活的老赵媳妇、羊婶儿和老林家的三对婆媳。 哦,倒是来过一位正儿八经的客人,便是那位“不请自来”的范县令了。 堂屋就相当于客厅,不过一般农家人都会放上方桌,直接当餐厅使用,这样能节省地方。也就只有家境不错,又讲究的,才会单独设个堂屋出来。 任芸要盖的这个宅院房间足够多,就没必要省着了。再说了,如今家里没什么客人,但不代表以后也不会有嘛。 要是有条件,她还想搞一套像前世那样的新中式沙发出来呢。不过眼下是别想了,经费有限,先空着吧。 任芸指着图纸继续道:“堂屋东边这间由娘住,西边这间做书房。” 按照习俗,家里长辈一般是住正房东屋,如今林家她辈分最大,自然由她住这个屋。 至于书房,任芸想着家里毕竟有个读书人,留个书房也好方便林善行读书。平日里,其他几个小的也可以在这边学习。 任芸手指又点了点东西厢房:“这两边的厢房也是各三间,善言和大桃是长子,可以住东厢。” “善行、善举和善止,你们可以住西厢房,正好一人一间。” 东厢房一般是住长子,次子则是住西厢房。 不过任芸也不是认死理非得讲传统规矩的人,所以又同几人道:“或者到时候你们自己选喜欢的房间,也是可以的。” “不用了娘,就这么分吧,我们住哪儿都成。” 几个小的哪能有什么意见,对任芸的安排自然都是连连点头。 艾玛这新房这么大、这么多屋子呢!就算是盖成猪圈,他们也是乐意住进去的! “那暂时就这么定吧,等新房盖好后再调整也可以的。”任芸点头道。 接着,任芸便又去了趟村长家。 听到她说要买地,季满金意料之中地点了点头。 这有了钱就添置地产,纯属常规操作。 “你打算买多少亩?” 季满金一边问道,一边已经在心里盘算起来村里还剩下多少良田。 如今林家后娘得了县令大人的一百两赏银,这么多银子,那不得买个十几二十亩的…… 任芸回答:“就买一亩。” “啥?”季满金愣了愣,差点儿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,一脸的惊讶不已,“不是,你刚得了那么多银子,就、就买一亩?” 就买一亩地,就算是上等田,也才四两银子而已,剩余那么多银子,难道都准备攒在手里? 其他人家也就算了,可这林家算上之前刚买的那亩田,也才只有四亩地而已。 这么多银子不用来买田地,未免也太浪费了,这林家后娘到底是太年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