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32章 光禄大夫(2 / 2)

加入书签

造兵器铠甲,到生产农具,都需要铁,现在朝廷铁冶较少,铁料供应不及,哪还有更多的铁料来炼铜呢?

这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吗?”

太子承乾道,“陛下,这铜铁本来十比一的价,可现在两斤四两铁就能炼一斤铜,很划算啊,”

连承乾都懂的道理,李世民哪有不懂的。

他现在缺钱,非常缺钱,

朝廷既缺铁也缺铜,当然相比起来,朝廷更缺铜。

铜铁虽然都是重要的战略和民生物资,但铜还能铸钱,还是货币。

“陛下,铜铁开采量不足,那朝廷需要做的就是继续放开采矿,继续允许民间私人开采和自由买卖,朝廷需要做的只是加强监管。

市场铜铁紧缺,那就会刺激诱导更多开采,有利可图嘛,朝廷甚至可以适当的扶持,”

对于矿课,一如继往的是征收一笔实物矿课,剩下的许他们自由市场出售,朝廷需要,可以入市购买,不能一味的限制甚至抽剥,那只会使民间开采冶炼积极性下降。

只要让大家采,大家有利可图,自然积极性高,开采的多了,供应量上来,价格也就下去了。

朝廷不需要去争夺那开采之利,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本甚至技术上的优势,从事下游的产业开发,比如说冶炼加工、铸造器具这些方面。

甚至再比如把采来的铁,拉去炼铜、铸钱,各赚各的,大家一起赚,才能繁荣。

朝廷一旦对矿冶进行干涉限制,必然就会导致大量矿山的停废,到时上游都断流了,下游还怎么发展?

虽说朝廷一直有不少声音,认为要限制采矿,尤其是限制民间私人开采,认为会有许多问题,要以农为本,不能让矿山占用太多人力,荒废农业,又或者大量矿工聚集山里,有种种隐患等。

这其实就是懒政行为。

每人给块地,都在家种地,他们觉得就天下太平了。

现在确实人口少,采矿要占用很多人力,想办法解决啊,再者说,现在田地被贵族豪强占据大多数,还是有许多百姓缺田少地,只能给地主们打工的,若有矿采,也能多个活路多份收入。

朝廷要做的不是一刀切的禁止,而是根据实际情况,出台一些相应的管理办法,比如这采矿,得办执照,拿经营许可证,比如用工,得按朝廷律法管理,

要的是管理而不是禁止。

“韶州刺史武怀义上奏朝廷,要把秦军入岭南开的大瘐岭山道重新修通,请求朝廷准许,并拔一笔钱,”

李世民捋着精致的胡须,“这是个好提议,当准。”

武怀义说要修路,然后武怀玉又说韶州发现丰富的天然胆泉,他又有胆泉炼铜秘法,接着又报说韶州、虔州发现许多金银铜铁矿,这些事情也太凑巧了。

李世民当然不信世上有这么多恰巧的事。

他一眼能看明白这事背后的逻辑,关键还是武怀义去当了刺史,武怀玉要给他兄长出政绩。

所以现在韶州那边发现许多矿产,甚至还有胆泉。

李世民相信胆泉肯定不止韶州有,其它地方肯定也有。

但他并不在意这些,他在意的是结果,是开通大瘐岭梅岭道,确实能有许多好处,尤其是胆铜法能带动韶州的采矿,和当地的发展,更能为朝廷增收、铸币。

有那么多好处,其它的就不重要了。

“承乾,朕给你布置个功课。”

“你好好跟翼国公请教学习,把水炼铜法每个步骤都认真做一遍,朕希望你有耐心,能够把这水炼法自己完成。”

李世民对武怀玉献此秘法很高兴。

如此秘术,简直堪称点金术,居然直接献给朝廷,这是何等大公无私。

“赐翼国公武怀玉实食封加一百,通前共七百户真封,晋阶从二品光禄大夫,赐绢千匹。”

武怀玉没推辞,上前谢恩,他都把如此秘术进献了,就不必矫情推辞了。

反正一百户真封,其实也就是比较好听,按三丁一户,每户的租调两分归封家,一分归国家,一丁一年的租不过两石,调不过绢二丈、绵三两,实际百户真封一年到手的就是四百石粮,四百丈绢和六百两绵而已。

也就是一个庄子的产出罢了,还得自己派征封使到地方上跟地方官吏一同向封户征收。

当然,这代表的是至高的荣誉。

武怀玉在实封功臣榜上,又上升了一位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