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83章 泄露禁中语,贬(2 / 3)

加入书签

张亮的表现挺满意。

目光在殿中又扫了一圈。

最后口颁圣旨。

韦挺迁秘书监,周绍范迁右卫大将军、总监东宫兵马,

张亮迁殿中监,参议朝政。

侯君集迁御史大夫,参议朝政。

皇帝一下子接连调整数名大臣,再拜两相。

不仅张亮拜相了,侯君集也拜相了。

韦挺自己倒是从黄门侍郎迁秘书监,正四品官到从三品,看着升官了,可黄门侍郎是门下省次官,比秘书高官官可实权大多了。

正常黄门侍郎往上升,大多是升六部的尚书,如果升秘书省、殿中省,那明升实降,不得重用了。

周绍范从殿中监兼左屯卫大将军,变成右卫大将军、总监东宫兵马,也还是挺得重用的。

侯君集也是突然就拜相了,很突然,右卫大将军调御史大夫,加衔拜相。

不过大家也知道,侯君集跟张亮,那都是皇帝心腹中的心腹,早晚会位列中枢,只是没想到这么突然这么快。

殿上,皇帝没有对武怀玉安排。

事实上,皇帝其实也没有接受武怀玉的请辞,他现在算是在家休病假,秦琼、李靖、马周都是如此。

事情既然过去了,那‘病好回朝’就是了。

马周

唯独武怀玉和秦琼爷俩,仍然在家,而且还上了

长孙无忌亲自登门宣阳坊。

“怎么,心里还有气?”

国舅爷是代替皇帝来的,请他回去。

武怀玉却直言,“气是还有点,不过我现在倒不是因为这个要请辞,这些天静下来回头看看,我发现我确实有些急进了一些,做事太急也不行,这次的事给我提了一个醒,

现在反对的声音已经很大了,我想借机退下来休整休整,这样那些拿我当借口反对新政策的人,一时也没有了攻击目标,也好缓和一下矛盾。”

他们虽反对的主要是新的那些政策,但武怀玉暂时退一退,也能绥和下形势。

大家都有个缓冲的台阶。

“当真?”

“我虽年轻,可赵国公还不了解我吗,岂是那种分不清轻重缓急的人?”

“再说了,能进就也能退,陛下御极以来,这从相位上退下来的宰相也很多个了,萧相那更是三拜三罢。”

长孙无忌倒相信怀玉这不是故意矫情拿捏什么的。

他自己当初虽也是请辞退位,可一直都还顺不下这口气,但今天看武怀玉这么淡定,还真是自愧不如。

“这不当宰相,也不必所有职事都辞了吧?”

“干脆休息休息,反正没了张屠户,照样不吃带毛猪嘛,”

长孙无忌哈哈大笑。

“咱哥俩现在倒都一样了,”

嗯,都是前宰相了。

在武家吃了顿便饭,长孙无忌回家,跟皇帝妹夫聊了许久。

次日,皇帝下诏,秦琼因病休养,免去检校尚书右仆射之职,加号骠骑大将军,仍兼职左卫大将军。

武怀玉因病休养,免去民部尚书专判度支、参议朝政、太子少詹事、崇玄馆主、兼修国史等职。

加武怀玉特进散官。

这是正二品的散官本品,虽然武怀玉罢相了,还免了那些职事,可这晋阶特进,又让大家都认为武怀玉仍得圣眷,也许只是因为王珪弹劾的一些问题,被萧瑀调查证实了,但毕竟很有功绩,所以这次虽罢相,但还是不失圣眷。

特进本非正式官名,为引见之称,位比三公,见礼如丞相,后来,渐成加官,以赐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,朝会时仅次三公。

到了南北朝时,这渐成虚衔散阶,如今为为散阶官的

年纪轻轻,就算不当宰相,可如果参加大朝会,那也要排到宰相之上了。

几天后。

尚书右仆射、莱国公杜如晦病逝于府中,时年四十四岁,有小道消息传闻,杜如晦原本病情稳重,这次突然病情加重逝世,跟王珪罢相被贬有关。

王珪的妻子杜氏,正是出自京兆杜氏,娘家便是杜如晦家,王珪母亲赵郡李氏,自己太原王氏,联姻都是名门,小儿媳还是皇帝女儿,王珪长子,是有意与杜如晦联姻,娉其女儿的。

这也算是亲上加亲。

有隐秘传闻,这次王珪突然发难,牵连到的幕后之人很多,有佛家华严宗的宗主法顺,也就是杜顺和尚,这位是京兆杜氏的,又牵扯出在洛阳嵩山隐居的杜如晦弟杜楚客。

反正杜家牵扯很深,杜顺和尚、杜楚客都给杜如晦写了不少信,病中的杜如晦请王珪过府数次密议,王珪又与好友兼部下的韦挺,甚至是早贬出京的郑善果、郑元璹、崔干等联络,

这些本就都是姻亲。

这是一次数大豪门密谋已久的攻击,但结果却遭惨败。

杜如晦听说皇帝已经派出百骑前往洛阳嵩山召杜楚客回京,又急又惊,结果一下子没了。

而皇帝在听说杜如晦死后,辍朝三日,追赠司空,谥号为成。并派人追上去洛阳的百骑,带去新的旨意给杜楚客。

以其兄杜如晦之余荫,征召杜楚客入京为五品给事中,过往之事不问。

以杜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