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五百五十章 流水营地(上)(1 / 3)

加入书签

第550章流水营地

自山上回了自训班这边的义诊点,蒲老这段时间的进出也频繁了一些,为了传承好话说尽,但许多事,终归是难如人意的。

人是要来了几个,还被人掺了沙子,李胜利的实际年岁虽说不大,但经验十足,现在的人又多少单纯了一些。

许多人自以为隐藏的很好,但在李胜利看来难免做事挂相,演技这路手艺,也是不培训很难精通的。

对于这些掺进来的沙子,李胜利也没什么好说的,依照王前进那边的救济清单,直接让他们去了最需要他们的地方,此去或许十年八年,或是一辈子都注定回不来的乡镇之上。

道理其实也简单,原本没有,也没人说什么,有了,想在接着没有可就不成了,去了,成了不可或缺的人,没人替补,想走?还是要问过大环境的。

有些地方,仅是过去一趟就极为艰难了,即便是钱钞、粮票足够,能不能再回来一趟都是未知的,行路难么……

弟弟李建设、妹妹李映红,都去了相对艰苦的地方下乡,李胜利没理由善待这些个沙子的。

做事做全套,有可能的前提下,李胜利还是尽到了照顾的责任,送人一家去下乡的地方团聚,也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。

自打蒲老上去表达了一下态度之后,四千人那批赤脚医生的回馈也来了。

人多,难免良莠不齐,但说一句绝大部分还是不错,上边跟自训班这边都是勉强可以开口的。

而且第一批下去的赤脚医生,也开始正经的提出问题了,汇总第二批四千人遇到的问题,李胜利这边又弄了一份面对所有下乡赤脚医生的回信。

依旧是王前进的干娘,领导办公室两方兼顾,回信有了,规范、规则、手册也在慢慢成形,上面拨下来的第三批,速成班这边的第五批人员也就有了。

因为第二批四千人的反馈还算不错,这次的规模也比第二次大了一些,上手就是四千多人的样子。

加上速成班这边的四五百人,再加一点勉强能凑够五千人的数量。

前后近万人,对别的地方而言,或许数量很多了,但对四九城而言却是很少的,相对于全国三百多万的村落而言,一万人也是杯水车薪。

新来的这批人里,有很大一部分是滞留在京的各地学生,对他们,李胜利跟第二批一样,一视同仁的对待。

并不会因为他们有些人来自外地就有所优待,依旧是第二批的时候,以背功为准则的做派,背功不成,连在院里站着上课的资格都没有,要蹲着上课的,免得影响站着的那批人。

上面拨派的粮食,依旧是一个月多一点,这次李胜利对于那些个真不用功的,处理起来更是敷衍,一人一本速成班的教材,根据态度不同,象征性的教了一两个礼拜,就开始分批次的安排他们下乡了。

在自训班这边不用功,李胜利依旧连赤脚医生证也不发,给一个派遣证、一个上车证,再带上几个人看管,依旧是去鸟不拉屎的地方下乡。

但凡是用功的,即便资质再差,李胜利也会给他们派发赤脚医生证,这就是态度的问题了。

三观不正没有优待,态度端正尽量帮扶,让先走的那批人,省下粮食,支持态度端正的尽量延长学习时间,就是李胜利给出的答复。

除了速成班如火如荼之外,函授班这边也开了课,虽说现在下乡不是潮流,但赤脚医生下去之后,也会带起当地上进的青年。

以后的工农大学生,名额比考大学都少,赤脚医生,对于想要跳出农门的青年而言,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至于赤脚医生,三百多万村落,保底就需要三百多万赤脚医生,加上乡镇一级的中医诊所,人员的缺口大了去了。

赤脚医生,也不是李胜利的自训班可以涵盖的,但函授班可以。

如今从自训班下乡的赤脚医生,李胜利也不是在胡乱安排,就跟结网一样,他们下去的这些地方,都是一个个节点所在。

以点带面,就是函授班大行其道的机会了,一册手抄的自训班教材邮寄下去,几个差不多合格的提问,就可以让面上的许多人有进京的机会。

如果能在这边过了自训班的考核,简单几个月的学习还是有的。

能经过自训班的筛选,就可以入初级的传承班了,传承班毕业再下乡,之后依旧是函授学习,合格之后,再进中级的传承班,能进中级的传承班,差不多就可以读山上村成老等人编纂的医理浅析了。

手把手的引着至少三百多万的赤脚医生入门中医,只要有一成能进入中级传承班,就至少是三十万人。

加上后续的高级传承班,以及精研班,一层层的筛选下来,形成合理的闭环,中医的基础人才也就有了。

现如今,函授班就是一切尝试的开始,也是最初基础夯实的阶段。

跟王前进一起看着满满一屋子的手抄教材以及手抄医书,李胜利是踌躇满志的。

但自训班的真正老大王前进,却有些愁眉不展的样子,家里老王不怎么看好小舅子李胜利的这种尝试。

无他,涉及到的人员太多了,这就跟行军打仗一样,想是一回事儿,做又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