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五百六十九章 医武一家(中)(2 / 3)

加入书签

对李胜利而言,谢婵只能算是家事,那位谢家女,如果真要坏事,对付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,也是不要太简单,许多事还是根本利益所决定的。

到了自训班这边,李胜利首先找到的就是蒲老,没说特务营的事,而是说起了中医割治派的急救进入军营的细节。

“胜利,此事好是好,只是针灸止血,位置不明的前提下,想要能用,对技法的要求很高。

相对于绑扎止血,针灸还是复杂了一些,不利于前线的救护。”

针灸止血、止疼,就是李胜利跟蒲老最主要的话题了,这也是中医对比西医止血的一大优势所在。

当然除了针灸,中医还有其他绝活,只是针灸这路活计,用法简单、效果明确,而且有很强的标志性。

当然,简单也是对会针灸的人而言,蒲老如今提出的问题,还是能否速成。

合着不能用五年、十年的时间,专门培训医务兵、卫生员的针灸技术吧?

“蒲老,如果用好了针灸,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战场的伤残率。

这茬,咱们自己也弄不了,不如跟陆总那边合股,一起研究一下军医可否再学一些中医知识?”

在军中引入中医药剂是很简单的,直接加上就成,但中医技法,就很难进入这个体系了,归根结底问题也简单,那就是想要达到一定的效果,必须要有一定的水平,而要有一定的水平,必须长时间的去学习中医。

这就是成本跟使用概率之间的问题了,花小十年的时间,只是为了培养一个战场救护员,虽说好处不小,但付出一样不小。

“胜利,你是想把小王从那池水里拉出来?”

联合,就意味着要引入人员,被李胜利的目的绕进去的蒲老,也就有了明悟。

如今,原陆总王院长的境遇也不怎么好了,李胜利这是要拉扯一下熟人。

说话圈圈绕绕,这也是李胜利的惯例,见蒲老拉下了脸,他就解释道:

“蒲老,许多事,总要占个大义名分的。”

“滑头!

还是我老汉去上报呗?”

没好气的瞪了李胜利一眼,蒲老这边也没深究什么,有心机对这年轻人而言是好事,尤其是在现在。

蒲老不敢想,没有李胜利拉许多名老中医一把,现在的医界会是个什么局面。

“蒲老,此事先不着急,之前我跟你说过,引武行入军中一节。

武行入军营,中医的药剂也得配上的,您这边斟酌出药剂的名目了吗?”

听李胜利这边又绕了一圈,蒲老也没有再露出不喜的表情,这娃娃也是习惯了,难改。

“胜利,此事自然要因人立方,大致的范围倒是有,无非壮气、壮筋、壮骨、通脉活血的一些验方。

至于外敷用药,你是行家,就不必问我了,于伤科一途,老朽就不是那么精擅了。”

说起立方用药,俩中医能在一起聊的就多了,李胜利跟蒲老大致聊了一下,也一样圈定出了大致的范围。

这茬跟蒲老说的差不多,因人立方才是中医的根本,前期倒是能跟洼里那边差不多,普施补中益气汤之类的调理脾胃,这也是现在一多半人都有的毛病。

给蒲老这边开了头之后,李胜利继续义诊,这段时间,基本停下竹杠之后,虽说没出现什么问题。

但李胜利这边,总有种入不敷出的感觉,明知道是印象病,但就是有这种危机感。

可现在这年月,能做的买卖基本没有,自训班又跟村里不一样,李胜利心里的买卖虽多,但对自训班而言也只能想想而已。

至于去各单位化缘,要来的饭不好吃不说,量也实在不大,拢在一起,也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缺口需要李胜利自己补上。

如果上面拨派带着粮食的人手还好一些,剔除那些个不用功的之后,粮食上基本就没有缺口了。

如今自训班的人员,大多都是李胜利自己招徕的,小三千人的食口,在哪都是负担,粮食的账不算在前面也不成,一旦缺了粮食,现在这年月,可真是叫天不应、叫地不灵了。

自训班这边让人挠头,但特务营的事,却出奇的顺畅。

丁勇几个,经王前进牵头、介绍之后,特务营的事基本就是一路通畅的过了。

驻地定在了老谢的辖区,靠近冀省的位置,丁勇的主官也下来了,丁凯、肖龙自然也没问题,其他人员就是军中筛选了。

人员筛选也需要一段时间,近期丁勇等人最主要的任务,还是协调各方,将关系调过来。

肖龙跟王瑜的婚事,也定了下来,有了这层关系,以后的肖家也算是有根底了。

至于肖家能不能跃迁,就在肖家老三肖豹身上了,他跟小舅孙五洋差不多,主打的也是交好各方,积累未来的人脉。

等到时候再考上了大学,就是现在积累的这些人脉,开枝散叶的时候,有的时候烧一下冷灶,可比偶遇千百次有效果。

肖龙跟王瑜完婚之后,几家之间的事算是捋了个差不多,但特务营这边却留了尾巴。

毕竟是踩到人家的盘子上了,特务营之说只是李胜利他们之间的称呼,如今正经的称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