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09章 跨越时代的笔仗方法(2 / 2)

加入书签

能穿得住夹衣,都入夏了,倒春寒才迟迟而来。福建的水稻田至少减产三成,即使有红薯和南瓜等杂粮做补充今年的日子也会很难过。

王文龙点头说道:“福建本就地少人多,平日里粮食都得算着吃,今年气候异常,光靠赈灾不是办法,还得想法子把灾民分散。”

“你有想法?”徐学聚询问。

王文龙说道:“解决福建灾荒的根本途径还是移民。”

一说起这个问题,徐学聚就头大,直接摇头说道:“移民开拓实在容易出事,闽人矛盾太尖锐了。”

福建历任官员不是没想过移民疏解闽南沿海的人口问题,移民的方向也很简单,往闽西和闽中赶。

但是福建的地理条件太困难了,八山一水一分田,哪怕是移民的目的地自然环境也十分恶劣,闽西的三明龙岩等地虽然还有未完全开垦的土地,但基本上是深山老林,福建官府也尝试过移民,但是移民过去的前几辈人日子之艰苦甚至还不如在漳州泉州讨饭。

再加上福建土客矛盾严重了,沿海搬到内陆去的移民会被当地百姓排挤,为了自保往往本地土人是一群,客家人是一群,移民过去的闽南人、福州人、仙游人又做一群,动不动就打生打死,大多数移民根本站不住脚。

说起移民福建官员就头疼。

王文龙也知道此事,他前世就是闽北人,知道闽北和闽西虽然有一些土地可供开垦,但是之前朝代的移民根本留不住,王文龙前世小时候周边的叔叔伯伯还有不少都还是外地移民,那都是三线建设时期陆续搬迁到闽北闽西大山之中的厂矿子弟——闽北闽西的开发要到新中国之后才算勉强完成,直到王文龙穿越前人口密度依旧不高。

王文龙说道:“往内陆移民不太可行,应该转向其他方向。”

“哪还有其他方向?”徐学聚疑惑不解。

王文龙指指东边:“海外大员岛地广人稀,正可容纳福建人口,若要移民大员先要在福建沿海开设基地,可吸引人先去建设厦门城,引入民间资金以工代赈,一来可以缓解灾情,二来减少流民起事的可能,三来若大员岛能够吸引移民,厦门建设之投入将得百倍之利也。有此三桩好处,何不为之?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