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73章 老林家来帮忙(1 / 2)

加入书签

听到任芸的话,众村民你看看我我瞅瞅你,皆无人出声。 这法子,确实倒也不难,但还真的是从没听说过。 而且说什么杨树枝能吸走、吸走空气?这意思,一根树枝还会呼吸不成? 简直有些匪夷所思了。 任芸看他们的反应便知道这些人大概难以理解她的说法,于是郑重对村长季满金道: “村长,我这法子也是道听途说来的,不敢保证一定管用。我家这麦子是实在等不及不得不收了,所以姑且一试。” “其他人要不要用这法子,用了能不能管用,可就不关我的事了……” 万一不管用,她可不想变成背锅侠,惹来一身骚。 季满金当然听懂了他的意思,忙道:“这是自然,哪儿能让你担这责任。” 转过身,又对着面前的一帮村民道:“善言娘方才的话,大家伙都听到了吧?” “法子人家已经大公无私地公布出来了,也特地提醒过了,不能保证管用!大家回头要不要试这法子,那就由你们自己做决定了!” “但是咱丑话说在前头,若是这法子不管用,可别来找人家麻烦!” “好了,都别杵着了,散了回去想想吧。” 季满金挥挥手,让众人散了,随后便带头回家去了。 留下一众依旧愁眉苦脸、迟疑不决的村民。 有人问旁边人:“大牛他爹,你家怎么说?要试试这法子不?” “试什么试,就没听说过有这种法子,还吸空气呢,简直胡说八道!” 另一人哭丧着脸道:“唉,可是我家麦子也等不得了,不试试,就只能等着出芽了啊!可愁死个人了” 也有人当即做了决定,也不多说,转头就回家收麦子去了。 人群渐渐开始散去。 任芸摇了摇头,她知道看样子这些人中肯定有不少人不敢去尝试了。 说实话,她自己都没有完全的把握,自然也不敢说绝对的话。这法子要是管用还好,真的效果不好,也是平白害了人家。 自家的风险,她可以赌一把,其他人家的,她可担不了。 任芸正准备弯腰继续割麦子,突然间,余光感觉到有一道灼热的视线正盯着自己。 她迅速抬眸,定睛望过去,那道视线却已消失不见。 或许是错觉? 此时人群已经散得差不多了,只剩三个妇人,走到了任芸近前。 不过,她们的目的可不在于那保存小麦的方法。 “你家穿的这身衣服,是挡雨的?瞧着还挺方便的,比那蓑衣好使,是用啥做的呀?” “还有这套在手上的,还分五个手指呢,瞧着也是新鲜的,戴这个能防滑吧,割麦子也磨不到手了!” 任芸也是有耐心的,朝那几个妇人笑笑:“都是老早以前,正巧碰见那天南地北到处倒卖稀罕物件的卖货郎,瞧着有趣有方便,便买了一些。” 她指了指身上:“这东西叫雨衣,据说是油布做的,你们家要是有油布,尽可以自己缝一身出来。” 又抬了抬手:“还有这个,叫做劳动手套,粗棉线编织的,咱没有棉线可以用粗麻布做,只要缝出五个手指头的形状就可以了。” 几个妇人闻言点点头,觉着这林家后娘的提议甚好,她们确实可以回去试着做出来。 不求多精致,只要好用就成,这样家里在雨天干活儿时也能轻省一些。 问到了想知道的,三个妇人一边往回走,一边交谈。 “想不到这林家后娘,还肯说出保存小麦的法子呢,我还以为她定会借机讹上一笔钱……” “你当人傻呀,不都说了法子不一定管用,要是不好使,不得挨那些人骂死。” “也是,回头钱没赚到,还惹了一身骚。” “不过没想到这向来又懒又馋的林家后娘,居然会下地干活儿了,可真是稀奇。” “你们没听说吗?林家现在在做生意,在县城里卖什么灌汤包子,可赚到钱了,这有了钱自然心宽,估摸着也是准备开始好好过日子了吧。” “我可听说还雇人给她家做工呢,好像老赵媳妇家和羊婶儿家都去了……” “当真?给她家做工能拿多少工钱?还差人不?” “工钱那两家可没提,我到哪儿问去?至于差不差人的,你可别想了,我老早就问了,不差。” “唉,这年头日子可太难熬了。没想到啊,之前穷成那样的林家,如今居然翻身了,还做起了生意,不像咱们,还是一家老小得靠天吃饭……” 这时,有个脑子转得快的妇人道:“你们说,要不咱也做生意去?” “做啥个生意哦,咱能有个啥本事?” 脑子灵活的妇人想了想,随后道:“你们觉着,我们要是做那什么雨衣和手套拿去卖,能成不?” 其他两个妇人愣了愣,其中一个犹豫道:“这、这……那雨衣和手套我们也没做过,能成吗?” 另一个妇人一拍大腿:“不试试怎么知道能不能成?不就油布和麻布做嘛,正好我家里有零碎的布料,待会儿就去我家一起试试怎么样?” 另二人忙点头同意,于是三个妇人一拍即成,忙都往其中一人家里去了。 此时的任芸自然是不知晓,她无意中的举动,即将悄悄改变三个家庭的生活…… 虽然相比其他人家,林家的三亩田是少之又少,甚至不及有些人家的零头,但对于任芸来说,这收割三亩田小麦,可就是她两世以来,干过最苦最累的活儿了。 咬牙坚持了不到一个时辰后,就在任芸感觉自己腰都快断了时,老林家的老两口,以及大房的一家三口穿着蓑衣来了。 几人二话不说,便用带来的镰刀开始帮着林家三房收割小麦,林小荞噎去帮林善举一起捆扎。 “哎呀,你这孩子,累了就歇歇,瞧这一手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